13 位防伪编码查询:
2015 年后,全国企业公章需在公安局备案,备案后生成的 13 位防伪编码(刻在印章底部或边缘)。可通过以下方式验证:
登录当地 “治安管理信息系统” 或 “市场监督管理局官网”,输入编码查询企业名称、印章样式是否匹配;
拨打当地公安局治安支队电话,提供编码核实备案信息。
若编码不存在或信息不匹配,印章大概率为伪造。
特殊防伪纹 / 暗记
部分正规印章会添加隐形防伪纹(如细微的线条、图案或字母),需通过专用荧光笔照射或放大观察才能发现;
政府机关、金融机构的重要印章可能采用 “防伪油墨”,在紫外线照射下呈现特定荧光色(如红色印章变亮黄),伪造印章多使用普通油墨,无此特征。
通过公章使用单位的备案记录、官方样本进一步确认真伪。
1. 要求提供备案证明
企业公章需在公安局备案并领取《印章备案回执》,回执上会注明公章样式、编码、企业信息;可要求对方出示回执,核对编码和样式是否与待验证印章一致;
政府 / 事业单位公章由上级部门统一刻制并备案,可联系其行政办公室,提供文件编号和印章样式,核实是否为该单位在用有效印章。
2. 对比官方样本
若有该单位的历史有效文件(如已核实的合同、公函),可将文件上的真公章与待验证印章对比:
放大后观察文字细节(如某笔的长度、五角星的角度)、尺寸(直径误差需≤0.1mm);
检查编码位置、字体间距是否完全一致,正规公章的样本差异极小,伪造章难以复制细节。
场景验证:结合文件背景与使用逻辑
公章的真伪需结合文件用途、盖章场景判断,排除 “真章假用” 或 “假章套用真信息” 的情况。
1. 核实文件真实性
若文件涉及合同、财务往来等,需同步验证文件内容的合理性:如企业公章用于签订远超其经营范围的合同,或文件日期早于公章备案日期(2015 年后备案的公章,文件日期不可能早于备案时间),需高度警惕;
政府文件需检查文号格式(如 “XX 办〔202X〕X 号”)是否规范,可通过政府官网查询对应文号的文件是否存在。
2. 联系用章单位确认
对存疑的公章,直接联系落款单位的官方电话(通过官网、114 查询,避免使用文件上的电话),提供文件信息(如编号、盖章位置),核实是否为该单位加盖的有效印章;
企业公章可通过 “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” 查询企业是否存续,若企业已注销,其公章应失效。